风起髻霞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万佛坪-《剑霜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相聚,我自己摸着路去便是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甚好,你若是寻不着路,大可以问问寺里头的僧人,让他们领你去。”灰衣老僧说道。

    “告辞。”白云又对两人行了一礼,匆匆离开屋子。

    待少年离开院子,屋舍中清净了许多,老僧呷了一口清茶,温煦的笑意盈盈不减:“法愚,你这趟下山游历可有感悟?”

    法愚望着杯中澄明的茶水,目光略有失神地说道:“徒儿终于明白为何那位高僧要徒步万里,只为取大乘佛法。”

    灰衣老僧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,放下茶杯,杯子落在桌上的一刻清脆悦耳:“法愚啊,你把大梁的土地都走了一遍,为师固然是相信你的眼力,佛光普照,大无畏相万中无一,你适才说你那位朋友有大无畏相,可否与为师细说一通?”

    约莫是舟车劳顿,待清茶褪去热雾,法愚平复心神端起茶杯饮尽,才娓娓道来,把白云以蝼蚁之力拼死相救客船之事,一字不漏地告诉了灰衣老僧。

    灰衣老僧老脸开花,称赞道:“好一个大无畏众生相。”

    白云走出灰衣老僧的简朴院子后,沿路返回万佛坪,在沿石道上山时法愚提及木如寺的布局十分有条理,万佛坪以及那座七层楼阁乃木如寺的布局中心,亦是木如寺中唯一供香客参拜添香的地方,其余地方皆一律不对外开放,白天都会有僧人守在各道路口,慎防香客误闯佛门重地。在万佛坪的后头便是木如寺弟子的僧寮,东侧则是接待客人的院子群落,西侧则是木如寺弟子修行之地,西侧还有一处极为隐秘的宗门禁地,只不过离修行之地有好一段距离,寺中有明文规定,无论是寺中弟子还是造访客人都一律不准接近。

    万佛坪纵横长宽不过百丈,比不过髻霞朝阳峰上的论道坪,当下又深秋气节凉风习习,可即便如此,白云仍是走得汗流浃背,不知何故走在万佛坪之上,白云总觉得好似有诸佛漂浮在头顶,可抬头一看又只有袅袅青烟缭绕。

    万佛坪这一名字其实大有来头,木如山毗邻长江南北交汇处的葫芦口,当年王朝相争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,死在葫芦口的冤魂不下三十万,与从前的襄阳城一样,葫芦口是名符其实的阴森鬼地,每当夜入至深又或者是风雨飘摇,这些冤魂便在葫芦口大肆作动,鬼泣狼嚎掀翻来往船只。传闻木如寺初建之时,葫芦口一带的阴邪秽.物纷纷聚拢在木如山上,求寺中僧人超渡,这些惨死冷凛江水的冤魂不下数十万,一时间整座木如寺黑雾笼罩,这些冤魂涙气极重,一边装模作样求超渡转世,实则一边蚕食涉取木如山的鸿运气象,企图把整座木如山占为鬼山。

    当时的木如寺中老主持一怒之下在万佛坪

    引万佛朝宗,驱散妄想鸠占鹊巢的数十万冤魂鬼物,故而得万佛坪一名。虽是保了葫芦口数百年的安宁,但仍是治标不治本,每当风雨洒至之际葫芦口依旧是惊涛骇浪,途经葫芦口的商客都会惊出一身冷汗,好在有木如寺坐镇葫芦口,佛光普照,这些冤魂才不至于如当初一般阴厉,这数百年来木如寺每年都会在江边摆摊设法,超度江中亡魂,怎无奈江中的冤魂怨念太深,始终是无功而返。

    此时明月当空,白云走过万佛坪也不忘停步伫望那座七层佛塔,夜色之下数百盏青灯飘忽明灭,玄妙壮观,虽看不清楼阁上的精细雕塑,但仍是能看得出整座楼阁费尽了工艺人的心思,楼阁从一层到七层逐渐变窄,呈出顶窄脚宽的形状,但楼阁并非是一律齐整变窄如寻常宝塔,一至二层非同寻常的开阔,三至五层骤然变窄,比起一二层要窄去一半,六至七层又是三至至层的一半宽度,加之楼阁上的精工雕琢,月照之下,楼阁映在万佛坪上的影子,呈现出一幅大佛坐落的景象,着实是精妙绝伦。

    观望片刻后白云又回过头,恰好万佛坪上有一七八岁的小僧在清扫落叶,便走上前问清了兰苑的方向。

    离开万佛坪后白云按照扫地小僧所指的路线,终于找到了兰苑,大喜过望匆匆走进院子,才走进院门便看见一书生打扮的男子,正背靠着石墙抬头望月,怔怔出神。

    “林师兄!”白云惊喜地喊道。

    书生应声看了过来,喜上眉梢,一改往日的儒生性子,欣喜若狂地跑到少年的跟前,紧紧抓住他的肩膀道:“白云!你终于来了!”
    第(2/3)页